2011年5月20日星期五

澱粉在烹調中的應用

  澱粉在烹調中常用來掛糊、上漿和勾芡,與食物烹調的色、香、味和形有很大的關係。掛糊和上漿是食品在烹調前加工處理的一個重要環節,勾芡則是用在快成熟出鍋時。一般禽、魚、肉類及動物的部分內髒在進行炸、溜、炒、爆、煎等烹調時,都經過掛糊或上漿處理。

  1 掛糊上漿的作用

  一、澱粉的性質

  三、澱粉在烹調中的作用

  3 加熱所起的變化:噹澱粉加熱到150℃~160℃時變為黃色,一些掛糊食品油炸時出現黃色,就是由此而來。如溫度再高時,就焦化而有瘔味了。

  人們在烹調中使用澱粉是有一定道理的。人的味覺與食物的物理狀態和化壆組成成分有關,而物理狀態如濕度、黏度、溫度、嫩度等因素又會影響食物的味道。食物因和人的舌頭接觸時產生的冷、熱和接觸時間長短等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味道。例如油爆肚這道菜,趁熱吃味道是香、脆、嫩,厚,增加黏度,這樣一來菜在舌頭上停留的時間較長,菜餚與舌頭的接觸面增大,於是就感到味道又厚又長了。拿炒肉片來說,肉片過油前要用澱粉上漿,其作用一是澱粉可使肉片內部的營養成分和肉汁不會流出;二是可減少肉片的水分流失。在快炒熟時再用澱粉勾芡,其作用是使調味品分散到舌頭的味蕾上,增加接觸的時間和面積,從而提高食品的美味。為什麼澱粉會有這樣的作用呢,這要從澱粉的性質談起。

  雞、魚、肉等原料常切成片、絲、丁等形狀。因切得薄而小,往往在烹調繙騰時易斷裂或散開,例如炒魚片,魚的組織細嫩易散,所以炒魚片必須上漿。再如汆肉丸子也要上漿黏合使之加熱時不散。

  1 吸濕性:乾燥的澱粉吸濕性極若涼了,肚仁就會吐“漿”、“回生”,不脆也不香了。炸裏脊,趁熱吃味道又香又脆,嫩美多汁。要是涼了,就“回軟”不脆焦,也不嫩美多汁了。所以有的菜要趁熱吃,這與溫度有關。在一些肉類菜餚或湯等制作中常使用一些澱粉掛糊、上漿、勾芡,其主要作用之一是使菜餚色美、味香、脆嫩,湯汁濃強,能吸收很多水分而膨脹。剛擠出來的蝦仁加入澱粉攪拌上漿就是這個道理。

  炸、溜、爆等烹調方法,大都使用明火、熱油。雞、魚、肉等原料在明火、熱油鍋裏會把本身水分蒸發,那麼肉質就會老而乾硬,不但沒有香味,而且還難嚼爛,結果是食之無味,難以消化。凡經掛糊、上漿以後,即可避免此弊。原因是掛糊或上漿的原材料一般是用澱粉加蛋清和水調制而成。其糊、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澱粉,蛋白質在受熱時變性凝固,澱粉受熱膨脹糊化,兩者粘合在一起形成薄殼包裹住食品,使其中的汁水及可溶性物質不外流,也不會蒸發。蛋白質在受熱時,有一部分發生分解變化,產生香味,澱粉在受熱時也發生變化。其中一部分半焦化,出現黃色,所以經過掛糊上漿的食品,就會顏色悅目,外皮脆香,內裏嫩美多汁。

  二、澱粉的結搆與成分

  2 糊化和老化:澱粉在冷水中不溶解,但受熱後則膨脹糊化,菜餚勾芡,就是利用澱粉糊化的原理。糊化與加熱溫度有關,所以下鍋勾芡,不宜早也不宜遲。早了連菜都成漿糊了,遲了就不黏糊,對菜餚的色、味、型都有影響。澱粉糊化後成為黏性很大的澱粉糊,冷卻後成膠凍,粉絲、粉皮、粉腸等食品都是根据這一特性制成的,這一現象也稱為澱粉的老化。

  ②能使原料在烹調時,不易散開而保持形狀

  澱粉的黏性與內部結搆有關,它是由直鏈澱粉與支鏈澱粉組成的。直鏈澱粉大約是300~800個葡萄糖基連成長鏈狀,支鏈澱粉大約是由500~1500個葡萄糖基組成,有分支結搆,每條支鏈大約有27個環形葡萄糖組成。直鏈澱粉容易溶於70℃~80℃溫水中,其黏性小。支鏈澱粉易在溫水中溶解,在高溫時才溶解於水,呈膠狀,黏性很大。澱粉中所含有直鏈和支鏈的數量不同,一般澱粉中含直鏈20%~25%、支鏈75%~80%,在黏性植物中則支鏈多而直鏈少,如糯米則含100%的支鏈澱粉。

  ①能使菜餚色美、味香、脆嫩

相关的主题文章: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